萌育儿 | 宝宝发热的问题

宝宝发热的问题

1

发热是症状

发热是症状不是疾病,需要找到导致发热的原因。

发烧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是人体在调动免疫系统来对抗疾病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症状。

体温的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常常不成正比,个人的体质不同,体温调节的敏感度也会不同。有的人轻微感冒就能烧很高,有的人即使严重感染了也不见得有很高的体温。

绝大多数情况下,发烧是由于感冒、肠道感染或者肺部感染等引起的。这里说的“感染”可能是病毒感染,也可能是细菌等其它病原体感染。使用退烧药只是缓解发烧这种症状,不能治疗引起发烧的感染本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治标不治本”,即退烧的过程并不意味着疾病的好转过程。

2
比如普通病毒性感冒,吃退烧药就能退,几小时后体温又再次升高,这是正常现象,反复发烧3-5天也很常见。如果引起发烧的感染是感冒病毒导致的,病毒在人体内有个生命周期,一般5-7天左右身体会产生相应的免疫力自主将病毒清除,不需要药物去对付病毒,也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可以使用(甲型流感除外,甲型流感早期可以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如果引起发烧的感染是细菌等病原体导致的,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择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本”的治疗。很多家长会担心温度太高会把宝宝的脑子烧坏,这种担心是没有根据的,因为发热是症状,不是病因。如果真有烧坏脑子的情况,一定不是发热本身导致的,而是细菌侵入大脑引起脑炎等疾病而引起的。

如果宝宝发热了

我们需要自问四个问题

3
1、宝宝是真的发热了么?

婴儿特别是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如果婴儿的脸蛋看起来很红。虽然宝宝看起来不像是生病的样子,但是她不睡觉但是出了很多汗。头发很潮湿,身上有热疹。这可能就不是发热,而可能是太热了。可能是室内太热了或者家长给宝宝穿多了,我们说有一种冷是你奶奶觉得你冷,老人总怕孩子冻着,结果就是容易给捂着。

如果宝宝只是太热了,这时候我们只需要保持室内温度舒适,凉爽。看看宝宝是否穿得太多了,是否要去掉一些衣物。如果婴儿出汗了,或头发湿了,脸蛋红了,长痱子了,就说明她是太热了,不是发烧。

2、宝宝有没有出牙或者打疫苗

我们一开始就说过发热时症状,不是病,引起发热这种症状的原因可能是出牙、打疫苗,或者细菌、病毒感染。如果只是出牙或打疫苗引起的,说明宝宝并没有生病,不需要太担心,注意观察和帮助降温,并让宝宝充分休息、饮食清淡就可。而病毒和细菌感染导致的发热才是病,不过这也说明当有病菌来袭的时候,宝宝的身体是有能力去抵御的,这是免疫系统应该做的。

3、宝宝多大?发热多久了?

大部分发热都是自愈性的可以在家庭护理,但是出现以下情况要去医院:第一,3个月宝宝以下宝宝发热。

3个月以下的宝宝发热,不管体温多噶,也不管宝宝精神状态如何,都要去医院就医。因为小月龄宝宝一方面不能像大宝宝那样表现出很明确的不舒服的症状,很多父母会误以为宝宝只是累了;另一方面,小月龄宝宝的免疫系统海比较弱,一旦是由细菌引起发热,容易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

第二,高热40摄氏度以上持续24小时;第三,高热持续3天以上;第四,发热引起热性惊厥;第五,剧烈呕吐或者吞咽困难;第六,呼吸急促、口唇发紫;第七,烧退一天后体温又升高。如果只是正常的发热,不必太过焦虑跟担心。

4、 宝宝现在的精神状态如何

宝宝的状态比温度计的数字更有意义,很多家长觉得宝宝的温度越高就意味着病得越严重。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发热时关键是看宝宝的表现,比如是否哭闹不止,有没有食欲不佳,是否睡不好等。如果宝宝吃喝、睡觉照常,醒着的时候精神也很好,在宝宝以及宝宝的直系亲属没有高热惊厥史的情况下,即使烧到39摄氏度以上,也不需要过于担心。相反,即使宝宝只烧到38.5摄氏度,但显得精神不振、不愿吃奶,总是昏昏沉沉的,这就要引起注意,应该马上就医。孩子精神状态好,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是病毒感染,是自愈性的不用过于担心。孩子精神状态不好,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是细菌感染,是需要抗生素治疗的。要记住,应对发热的关键不是尽快退热,而是让宝宝尽量舒服,不影响他人的作息。

 

发热了,怎么降温

物理降温的方法有哪些?

通常情况下,

腋下温度超过    37.2℃

耳温超过        37.8℃

口腔温度超过    37.5℃

肛门温度超过    38.0℃

定义为发烧。

对于绝大多数3个月以上的宝宝以及成人而言,发烧本身并不危险,也不会烧坏脑袋或者导致死亡。因此,腋下温度38.5°C以下的患者,如果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好,玩耍、学习、工作等活动不受影响的话,没有必要使用药物去治疗发烧。可以先物理降温试试。

 物理降温的方法有三种:

其一是洗温水澡,通过洗澡的方式达到全身散热的目的。洗澡时,建议使用的水温是35℃~37℃。还要注意调整好浴室和其他房间的温度,不要使二者相差太多。如果其他房间的温度低于浴室温度很多,洗完澡后,要擦干再出浴室。

其二是用温湿的毛巾擦身体。毛巾的温度最好控制在37℃左右。用温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下和四肢等动脉经过的部位。毛巾擦身体降温的原理是让皮肤血管扩张,让他体内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而且用温湿毛巾擦拭身体时,沾在身上的水蒸发,也会带走一部分热量。

其三是少穿少盖少包裹。

多喝水

另外,发烧的时候要记得多喝水,水分排泄的过程可以加速体内热量的排出。但是一定要少量多次地喝,不要一次喝太多,否则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家有宝宝的人可能都会有同感,给宝宝喂白开水太难了。每个家庭的生活习惯不一样,有些宝宝过早地接触到了糖、蜂蜜这类东西,就不愿意喝白开水,因为人在接触了有味道的东西后,会本能地倾向于尝到滋味。为了让宝宝养成喝白开水的习惯,要尽量避免让他们过早地接触糖水和果汁。

宝宝发烧时,会浑身无力,情绪也不好,胃口也不好,就更不想喝水了。这时,家长就要想办法。

❤对非常小的宝宝,家长可以使用药用滴管,像喂药一样去喂水,把滴管插到宝宝嘴里,往里面挤水,少量多次地喂,虽然家长辛苦点,但能保证把水及时喂给宝宝。

❤鼓励大一点的宝宝多喝水,可以和他们一边玩游戏一边喝水,或者跟他玩干杯的游戏,或者跟他玩谁喝得多谁赢的游戏。宝宝在趣味游戏中是很容易接受你的建议。

口服退烧药

4腋下温度超过38.5°C的患者,我们推荐使用退烧药退烧,主要目的是缓解发烧给人带来的不舒服,以便患者能正常饮食和睡觉,为对抗疾病补充足够的能量和保持体力。

全球广泛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安全实惠退烧药是两个口服药:

泰诺林和美林

一、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

首选退烧药,适用于3月龄以上的儿童和成人。

对乙酰氨基酚这个药名比较拗口,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说起扑热息痛、必理通或者泰诺林这样的药名大家应该就不陌生了,它们是同一种药的不同名字,好比一个人身份证上的名字与这个人的各种绰号的关系一样。它们都是含单一有效成分“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烧药。

儿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的每次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每4小时一次,一天最多5次。

举例来说,如果宝宝体重10公斤,则每次能给的剂量范围是100毫克-150毫克,如果你手里的对乙酰氨基酚的浓度是每毫升含100毫克的滴剂,那150毫克药量折算成喂药的体积便是1.5毫升,也就是说,一个10公斤重的宝宝每次最大剂量可以服用1.5毫升,低于这个剂量的用量都是安全的,但不能超过。对乙酰氨基酚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都可以使用,不会伤害胎儿,也不会影响到哺乳中的宝宝。

对乙酰氨基酚合理剂量下使用安全性高,但超过最大剂量服用会造成肝损伤。常用的复方感冒药中,90%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这个成分,如儿童用的氨酚黄那敏颗粒、氨酚麻美糖浆,以及成人用的日夜百服咛、白加黑感冒片等。如果服用单一成分的对乙酰氨基酚退烧的同时,也在服用上述复方感冒药,就很容易因为重复用药导致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因此服药前要仔细核对药物成分,避免含相同有效成分药品叠加服用。

对乙酰氨基酚除了有口服剂型外,还有另外一种剂型:通过肛门给药的剂型,即栓剂。在国外,肛门给药很普遍,不过由于我们国家文化的原因,大多数中国人对这种用药方式接受起来还有困难。但对于有些情况,比如给宝宝喂药时,宝宝会呕吐,或者宝宝夜里发高烧,不想把宝宝叫醒,这些时候用肛门栓就会方便很多。

栓剂的吸收不经过肝脏,也不刺激胃肠道,比口服的方式起效要快,因为药物直接就从肠道黏膜进入血液了。但是,从吸收率角度来讲,口服吸收率高,栓剂通过黏膜对药物进行吸收,吸收率就低一点。所以,一般口服的最大剂量是每公斤体重每次15毫克,用栓剂的时候,用的剂量就要相应大一点,每公斤体重每次最大剂量可以用到20毫克。

二,美林布洛芬:

备选退烧药,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和成人

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烧无效的患者,也可以考虑使用布洛芬退烧。人们熟知的以布洛芬为单一有效成分的药包括美林、芬必得等。

儿童服用布洛芬的日常用量为每次每公斤体重5毫克-10毫克,每6小时一次,一天最多4次。

布洛芬退烧作用比较强,退烧过程中会导致人体大量出汗,因此布洛芬退烧不适用于有脱水或者呕吐症状的宝宝。同时,布洛芬通过肾脏排泄,肾脏功能不好的患者也要谨慎使用。布洛芬不良反应还包括可能会诱发哮喘,有哮喘的宝宝应慎用。这种药按照推荐剂量使用安全,但过量容易造成肾损伤。

三,持续高烧不退,才考虑泰诺林和美林交替使用

对乙酰氨基酚最小给药时间间隔是4小时,当泰诺林用了最大剂量后两小时烧还没退下来,这时只能交替使用美林,这两种药交替使用的最小时间间隔是两小时。交替使用时,两药各自每天最多使用的次数不变,即泰诺林最多5次,美林最多4次。

需要注意的是,当一天只需服用两三次退烧药就能退烧时,我建议选择单一退烧药,因为每增加一种药品,就会使得吃错药的风险增加一倍。因此用一种退烧药就能控制发烧时,不要交替使用两种。另外,吃药退烧时也要少量多次喝水,加快排泄进程有利于带走体内热量。同时,吃药降温的同时也需要配合物理降温,但不要使用酒精擦拭,尤其是儿童,酒精容易透过儿童稚嫩的皮肤导致其酒精中毒。

总结一下,遇到宝宝发热时,不要只盯着宝宝的体温,而应该先问自己上面的4个问题。在服用退烧药时,需要注意的是,宝宝服用退烧药的剂量是根据宝宝的体重而不是月龄来确定的,所以服用的时候一定要看清说明书。

此外,退热药一天不能给得过多,不能超过说明书上的建议上限,泰诺林24小时内最多可以服用5次,美林24小时内最多可以服用4次

发热是宝宝成长的必经之路,是让宝宝变得更加强壮必须付出的代价,妈妈们一定要用正确的态度来看待,这样既能避免自己过于焦虑,也能给宝宝最好的照顾。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