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热的问题

发热是症状
发烧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是人体在调动免疫系统来对抗疾病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症状。
体温的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常常不成正比,个人的体质不同,体温调节的敏感度也会不同。有的人轻微感冒就能烧很高,有的人即使严重感染了也不见得有很高的体温。
绝大多数情况下,发烧是由于感冒、肠道感染或者肺部感染等引起的。这里说的“感染”可能是病毒感染,也可能是细菌等其它病原体感染。使用退烧药只是缓解发烧这种症状,不能治疗引起发烧的感染本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治标不治本”,即退烧的过程并不意味着疾病的好转过程。

如果引起发烧的感染是细菌等病原体导致的,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择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本”的治疗。很多家长会担心温度太高会把宝宝的脑子烧坏,这种担心是没有根据的,因为发热是症状,不是病因。如果真有烧坏脑子的情况,一定不是发热本身导致的,而是细菌侵入大脑引起脑炎等疾病而引起的。
如果宝宝发热了
我们需要自问四个问题

如果宝宝只是太热了,这时候我们只需要保持室内温度舒适,凉爽。看看宝宝是否穿得太多了,是否要去掉一些衣物。如果婴儿出汗了,或头发湿了,脸蛋红了,长痱子了,就说明她是太热了,不是发烧。
3个月以下的宝宝发热,不管体温多噶,也不管宝宝精神状态如何,都要去医院就医。因为小月龄宝宝一方面不能像大宝宝那样表现出很明确的不舒服的症状,很多父母会误以为宝宝只是累了;另一方面,小月龄宝宝的免疫系统海比较弱,一旦是由细菌引起发热,容易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
第二,高热40摄氏度以上持续24小时;第三,高热持续3天以上;第四,发热引起热性惊厥;第五,剧烈呕吐或者吞咽困难;第六,呼吸急促、口唇发紫;第七,烧退一天后体温又升高。如果只是正常的发热,不必太过焦虑跟担心。
发热了,怎么降温
腋下温度超过 37.2℃
耳温超过 37.8℃
口腔温度超过 37.5℃
肛门温度超过 38.0℃
定义为发烧。
物理降温的方法有三种:
其一是洗温水澡,通过洗澡的方式达到全身散热的目的。洗澡时,建议使用的水温是35℃~37℃。还要注意调整好浴室和其他房间的温度,不要使二者相差太多。如果其他房间的温度低于浴室温度很多,洗完澡后,要擦干再出浴室。
其二是用温湿的毛巾擦身体。毛巾的温度最好控制在37℃左右。用温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下和四肢等动脉经过的部位。毛巾擦身体降温的原理是让皮肤血管扩张,让他体内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而且用温湿毛巾擦拭身体时,沾在身上的水蒸发,也会带走一部分热量。
其三是少穿少盖少包裹。
多喝水
家有宝宝的人可能都会有同感,给宝宝喂白开水太难了。每个家庭的生活习惯不一样,有些宝宝过早地接触到了糖、蜂蜜这类东西,就不愿意喝白开水,因为人在接触了有味道的东西后,会本能地倾向于尝到滋味。为了让宝宝养成喝白开水的习惯,要尽量避免让他们过早地接触糖水和果汁。
宝宝发烧时,会浑身无力,情绪也不好,胃口也不好,就更不想喝水了。这时,家长就要想办法。
❤对非常小的宝宝,家长可以使用药用滴管,像喂药一样去喂水,把滴管插到宝宝嘴里,往里面挤水,少量多次地喂,虽然家长辛苦点,但能保证把水及时喂给宝宝。
❤鼓励大一点的宝宝多喝水,可以和他们一边玩游戏一边喝水,或者跟他玩干杯的游戏,或者跟他玩谁喝得多谁赢的游戏。宝宝在趣味游戏中是很容易接受你的建议。
口服退烧药

全球广泛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安全实惠退烧药是两个口服药:
泰诺林和美林
一、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这个药名比较拗口,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说起扑热息痛、必理通或者泰诺林这样的药名大家应该就不陌生了,它们是同一种药的不同名字,好比一个人身份证上的名字与这个人的各种绰号的关系一样。它们都是含单一有效成分“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烧药。
儿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的每次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每4小时一次,一天最多5次。
举例来说,如果宝宝体重10公斤,则每次能给的剂量范围是100毫克-150毫克,如果你手里的对乙酰氨基酚的浓度是每毫升含100毫克的滴剂,那150毫克药量折算成喂药的体积便是1.5毫升,也就是说,一个10公斤重的宝宝每次最大剂量可以服用1.5毫升,低于这个剂量的用量都是安全的,但不能超过。对乙酰氨基酚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都可以使用,不会伤害胎儿,也不会影响到哺乳中的宝宝。
对乙酰氨基酚合理剂量下使用安全性高,但超过最大剂量服用会造成肝损伤。常用的复方感冒药中,90%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这个成分,如儿童用的氨酚黄那敏颗粒、氨酚麻美糖浆,以及成人用的日夜百服咛、白加黑感冒片等。如果服用单一成分的对乙酰氨基酚退烧的同时,也在服用上述复方感冒药,就很容易因为重复用药导致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因此服药前要仔细核对药物成分,避免含相同有效成分药品叠加服用。
对乙酰氨基酚除了有口服剂型外,还有另外一种剂型:通过肛门给药的剂型,即栓剂。在国外,肛门给药很普遍,不过由于我们国家文化的原因,大多数中国人对这种用药方式接受起来还有困难。但对于有些情况,比如给宝宝喂药时,宝宝会呕吐,或者宝宝夜里发高烧,不想把宝宝叫醒,这些时候用肛门栓就会方便很多。
栓剂的吸收不经过肝脏,也不刺激胃肠道,比口服的方式起效要快,因为药物直接就从肠道黏膜进入血液了。但是,从吸收率角度来讲,口服吸收率高,栓剂通过黏膜对药物进行吸收,吸收率就低一点。所以,一般口服的最大剂量是每公斤体重每次15毫克,用栓剂的时候,用的剂量就要相应大一点,每公斤体重每次最大剂量可以用到20毫克。
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烧无效的患者,也可以考虑使用布洛芬退烧。人们熟知的以布洛芬为单一有效成分的药包括美林、芬必得等。
儿童服用布洛芬的日常用量为每次每公斤体重5毫克-10毫克,每6小时一次,一天最多4次。
布洛芬退烧作用比较强,退烧过程中会导致人体大量出汗,因此布洛芬退烧不适用于有脱水或者呕吐症状的宝宝。同时,布洛芬通过肾脏排泄,肾脏功能不好的患者也要谨慎使用。布洛芬不良反应还包括可能会诱发哮喘,有哮喘的宝宝应慎用。这种药按照推荐剂量使用安全,但过量容易造成肾损伤。
需要注意的是,当一天只需服用两三次退烧药就能退烧时,我建议选择单一退烧药,因为每增加一种药品,就会使得吃错药的风险增加一倍。因此用一种退烧药就能控制发烧时,不要交替使用两种。另外,吃药退烧时也要少量多次喝水,加快排泄进程有利于带走体内热量。同时,吃药降温的同时也需要配合物理降温,但不要使用酒精擦拭,尤其是儿童,酒精容易透过儿童稚嫩的皮肤导致其酒精中毒。
此外,退热药一天不能给得过多,不能超过说明书上的建议上限,泰诺林24小时内最多可以服用5次,美林24小时内最多可以服用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