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给孩子吃对了么?
※ 带你走出辅食添加的误区 ※

• 0到6个月的婴儿处于黄金1000天的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以纯母乳喂养为目标,鼓励今早开奶,以获得成功母乳喂养;正确对待和解决纯母乳喂养中遇到的问题,追求婴儿健康生长。
• 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处于1000天机遇窗口期的第三阶段。母乳/配方奶仍然是重要的营养来源,但单一的母乳/配方粉喂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其对能量以及营养素的需求,必须引入其他营养丰富的食物。

我们要重视的不是给孩子喂的多胖,而是要以补充营养和满足饮食行为正常发育为目标,要重视方法、方式和喂养评估效果等等,强调顺应性喂养模式,帮助宝宝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这是我们要重视的。
思想上放松,很多妈妈给孩子添加辅食,总会有一种如临大敌的感觉,好不容易过五关斩六将把孩子奶到6个月了,又要在父母公婆七大姑八大姨隔壁王大妈李大娘等人的殷切的期待下开始给孩子吃饭了。压力上可想而知。关于育儿,大家最大的问题不是不懂而是是太焦虑了。养育孩子本应该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人类繁衍生息了几百万年,要真是得拿出科学家的精神才能养大孩子,那人类早就灭绝了。所以,放轻松别焦虑,宝宝天生就有能自己喂饱自己的能力,没有人教都能会吃饭,饿了就吃困了就睡是人类最起码的本能。
重要的概念说三遍:思想上重视,心态上放松。思想上重视,心态上放松。思想上重视,心态上放松。

婴儿满6月龄时,胃肠道等消化器官已相对发育完善,可消化母乳以外的多样化食物。同时,婴儿的口腔运动功能,味觉、嗅觉、触觉等感知觉,以及心理、认知和行为能力也已准备好接受新的食物。此时开始添加辅食,不仅能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也能满足其心理需求,并促使其感知觉、心理及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发展。
很多妈妈明明知道要满6个月添加辅食,还是会忍不住在6个月前给宝宝添加辅食。因为有的宝宝在4、5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表现出对大人的食物感兴趣,想要吃,眼馋的表现,所以很多妈妈就一个没忍住就给孩子添加的辅食。所以我们还是要强调一下,纯母乳喂养能满足6月婴儿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应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
第三个误区,以饭带奶。辅食是辅助奶的食物,吃辅食固然重要,吃辅食更多的是为了锻炼宝宝的咀嚼吞咽能力锻炼口腔肌肉,也是为了让孩子尽可能多的适应各种食物、开发味觉,为以后良好的饮食习惯奠定基础。但是,绝不可以饭代奶,一岁前的营养主要来自于奶,一定要保证奶的摄入量。一岁以后,辅食才逐渐成为宝宝营养的主要来源,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度过程,仍然要在保证奶摄入量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增加辅食喂养量。
根据2016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要求:为了保证能量及蛋白质、钙等重要营养素的供给,6~8个月的婴儿每天的母乳量应不低于600ml,每天应保证母乳喂养不少于4次;9个月到一岁的婴儿每天母乳量约600ml,每天母乳喂养4次;而一岁到两岁的幼儿每天母乳量约为500ml。对于母乳不足或不能母乳喂养的婴幼儿,满6月龄后需要继续以配方奶做为母乳的补充。配方粉喂养的推荐喂养量比母乳喂养会高一些,我提供的配方粉喂养量是一个平均水平,配方粉喂养量我以列表的形式放在ppt提供给大家参考,这里就不赘述了。

所以,敲黑板!画重点!辅食辅食,是辅助奶的食物,以饭带奶导致奶量不足肯定是会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的。要尽可能避免这个问题,就要在2个月后就给宝宝养成规律的吃奶习惯,通俗的说就是要让孩子到点就饿,这样孩子自然吃奶也好吃饭也香。
第四个误区,辅食喂养就是喂饭。在添加辅食的时候,最高频的一句话是什么,可能就是“快吃吧,不吃凉了”。我们换位思考,假如是我们在吃饭的时候,有个人拿着勺子不停地往我们嘴里塞,还念念有词“快吃吧,不吃凉了”。试问我们的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将心比心,宝宝也是一样,别看他小,他也渴望被尊重,被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应该去尊重他,顺应喂养,鼓励但不强迫进食。



喂养时父母应与婴幼儿面对面,以便于交流。喂养者的位置、方式、表情、态度与孩子对于食物的接受程度都是有关系的。

表情、态度:大人的表情要平静自然、态度要温和、耐心鼓励,特别是给孩子尝试新的食物的时候。给大家一个场景就会比较好理解这个事了,很多人一起在饭店吃饭,上来了一道新的奇特的菜,大家都会关注第一个吃这道菜的人,目光关切带着怀疑与不确定。宝宝就跟这个第一个吃这道菜的人一样,如果你也以一种期待殷切不确定的目光看着他,他第一时间的心理反应就是这食物里面一定有猫腻。所以我们要平静,自然微笑着喂宝宝吃饭。可以跟宝宝有交流,“宝宝,啊,吃一口,嗯,真好吃”同时给宝宝示范如何咀嚼,空嚼或者吃口香糖都可以,让宝宝去模仿你咀嚼的动作。
第三点,培养婴幼儿自主进食。婴幼儿学会自主进食是其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步,需要反复尝试和练习。父母应有意识地利用婴幼儿感知觉,以及认知、行为和运动能力的发展,逐步训练和培养婴幼儿的自主进食能力。
别看一个简单的把勺子伸进碗里再舀出一点米糊再放进嘴里的一个过程,这是手眼协调能力发展里程碑式的一个过程,自主吃饭可以很好的锻炼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同时增强孩子的成长的自我成就感。

图文/ 萌姨萌嫂
若需转载 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