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来了。
咳嗽、发热、腹泻,
都是秋天儿科最常见的症状。
其中,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最经常的表现,而同时,感冒、支气管炎、咽炎、哮喘、肺结核等疾病也会导致咳嗽。

止咳:上呼吸道感染时小儿的鼻腔黏膜已发炎,要保持房间空气湿润,可以使用加湿器、挂湿毛巾、用水拖地板或在房间里放一盆清水等方法增加空气湿度。如果孩子的咳嗽和鼻塞症状持续一周仍未见好转,应该尽快带孩子看医生。
(二)支气管炎引发的咳嗽
症状:支气管炎通常在感冒后接着发生,由细菌感染导致。咳嗽有痰、有时剧烈咳嗽,一般在夜间咳嗽次数较多并出咳喘声。咳嗽最厉害的时间是孩子入睡后的两个小时,或凌晨6点左右。
止咳:这种情况下应采取治疗口服药可选用小儿止咳糖浆、小儿化痰止咳颗粒、鲜竹沥等,孩子喂药困难可用益气贴、咳喘贴等中药外贴,如无缓解应尽快去医院治疗,服用医生开具的小儿止咳类与抗生素类药物,孩子不能吃太甜或太咸的食物,否则会加剧夜间咳嗽。
(三)咽喉炎引起的咳嗽
症状:声音嘶哑,有脓痰,咳出的少,多数被咽下。较大的宝宝会诉咽喉疼痛,不会表述的宝宝常表现为烦躁、拒哺,咳嗽时发出“空、空”的声音。
止咳:这种情况下家长不可自行在家解决,应及时就医,请医生明确诊断后对症治疗。
(四)过敏性咳嗽
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性的剧烈咳嗽,多呈阵发性发作,晨起较为明显,宝宝活动或哭闹时咳嗽加重,孩子遇到冷空气时爱打喷嚏、咳嗽,但痰很少。夜间咳嗽比白天严重,咳嗽时间长久,通常会持续3个月,以花粉季节较多。
止咳:注意平时尽量不要让孩子感冒,应到医院向医生咨询。对家族有哮喘及其他过敏性病史的宝宝,咳嗽应格外注意,及早就医诊治,明确诊断,积极治疗,阻止发展成哮喘。
(五)吸入异物引发呛咳
症状:如果小儿先前并没有咳嗽、流涕、打喷嚏或发烧等症状,突然出现剧烈呛咳,同时出现呼吸困难,脸色不好,特别是较小的孩子,有可能是在大人不注意时将某种异物放进了嘴里,不小心误入咽喉或气管。
止咳:吸入异物后父母要鼓励小儿咳嗽,千万别用手在其嘴里乱抠,以防异物越抠越深,以致把气道完全堵死。如果没有咳出东西,小儿反复咳嗽或气喘,说明异物已到达下呼吸道,应立即送小儿去医院及时取出异物。
咳嗽不一定吃药

稀、白黏,并兼有鼻塞流涕,则说明是风寒咳嗽;
如果孩子的舌苔红、黄,咳嗽的痰黄、稠、不易咳出,并有咽痛,则说明孩子内热较大,是风热咳嗽。
第一步:清脾经 240次
拇指末节螺纹面,由指尖直推到指根

第二步:补脾经 100次
取拇指桡侧缘(外侧),赤白肉际处,由指尖推向指根

第三步:清肝经 250次
取食指末节螺纹面,由指尖推到指根

第四步:清肺经 300次
取无名指末节螺纹面,由指尖直推指根

第五步:揉外劳宫60次
手背3、4掌骨中点凹陷处

第六步:推三关150次
自腕推向肘

第七步:推膻中穴 120次
该穴位于胸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第八步:推肺腧穴 推到发红为止
取穴: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第九步:按肩颈 2-3次
肩部肩锁关节凹陷处
第一步:补脾经 250次
拇指桡侧缘(外侧),赤白肉际处,由指尖推向指根
第二步:清肝经 200次
取食指末节螺纹面,由指尖推到指根
第三步:补肺经 300次
无名指末节螺纹面,由指尖旋推至指根
第四步:补肾经 150次
取小指末节螺纹面,由指尖旋推到指根
第五步:推膻中穴 120次
膻中穴位于胸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第六步:揉中脘穴 120次
中脘穴位于胸骨下端与肚脐线中点

第七步:按揉足三里 120次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外膝盖窝当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用料:百合30~60克、款冬花10~15克、冰糖适量。
制法服法:将上料同置砂锅中煮成糖水。
饮水食百合,宜晚饭后睡前食用。
功效主治:治疗婴儿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秋冬咳嗽、咽喉干痛,久咳不愈。
用料:白萝卜5片、生姜3片、大枣3枚、蜂蜜30克。
制法服法:将萝卜、生姜、大枣加水适量煮沸约30分钟,去渣,加蜂蜜,再煮沸即可。
温热服下。每日1~2次。功效主治:以风寒感冒咳嗽为宜。
注意事项:体弱屡易感冒咳嗽,久治不愈或反复迁延的婴儿,可试用。但风热咳嗽,见发热痰黄者,则不宜选用。
萌姨萌嫂祝愿
宝宝们健康快乐每一天!